9月23日,成都市2025年慈善文化月“益步益行·为爱出发”慈善体育活动暨新都区“香慈相伴·汇聚微光”慈善文化月启动仪式在新都区夏河溪公园举办。(四川新闻网)
此次活动集文化、体育、慈善为一体,通过“1+1+4”的形式搭建起多元参与平台:想了解慈善脉络,现场有全市慈善文化展示区讲述城市善意故事;想献出爱心,慈善集市售卖区让市民在挑选好物时顺带帮扶;想以行动助力,公益徒步环形跑道区让步数转化为慈善资金;想留存纪念,慈善赠品兑换区让善意有了温暖的具象载体。这种“人人可参与、处处能奉献”的设计,让慈善从“高大上的仪式”走进“接地气的日常”。这正是成都“慈善+”模式的生动体现,让“每一步”都有爱心回响,也让善意化作可参与、可感知、可传递的生活实践。
成都已连续13年举办慈善文化月,如何维持慈善的生命力,持续提高全民参与度?这是一个持久的命题,而创新形式的“慈善+”模式无疑是激活参与热情的关键钥匙——在新都区的“步步为善”以外,还有四川天府新区通过主题宣传、游园活动、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推动慈善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武侯区以慈善公益画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简阳市则通过“慈善一日捐”、文明市集、捐赠仪式等方式,聚焦困难群体的靶向帮扶……这场以“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城盛事,跳出了传统慈善“静态捐赠”“单向捐赠”的局限,以多元场景让善意触手可及。
从成都一隅放眼更广阔的图景,这种由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慈善模式,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路径。当慈善融入运动、消费、集市、邻里互动等日常场景,让每个人都能以舒适的方式践行善意,跳出“道德绑架”,才能持续激发社会内在的善意与活力,进而将慈善从少数人的“爱心壮举”变为全民参与的“生活日常”。
慈善从来不是一时的活动,而是长久的坚持;慈善也不是少数人的奉献,而是全民的修行。成都的实践为城市慈善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唯有让慈善形式更鲜活、帮扶更精准、参与更便捷,才能让友善成为城市的底色,让每个微小的善意汇聚成推动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