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自觉,守护秩序之美

发表时间:2025-04-11 11:30 来源: 责任编辑:新都区文明办

如果说凌晨两三点排队嗦蹄花,是成都人对美食的尊重,那么公交车旁、学校门前蜿蜒的等候队伍,便是这座城市文明的刻度。那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自发组成的长队,没有围栏约束,无需志愿者引导,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景却保持着同样优雅的弧度。“自觉排队”这件小事儿,看似随处可见的生活片段,却是社会秩序的直观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市民的素质与精神风貌。

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而排队堪称最微妙的“文明进度检测仪”。早些年,医院挂号窗口前总有人贴着玻璃“叠罗汉”,春运时的检票口常演变成“突围战”。但如今,在车站、机场、学校等场所,“文明一米线”悄然铺开;公众场合的排队引导员也无需再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一些网红店的等候队伍为了不妨碍行人,甚至自发绕出“回形针”轨迹……有关排队的记忆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迭代,而这些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城市管理的智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积月累。

城市管理的巧思在排队文化中悄然绽放。俯瞰成都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地铁站台上,一米间隔线划出无形的秩序边界;交通路口前,身着马甲的志愿者化作"人形红绿灯",引导人潮有序流动;医院里,智能叫号系统和等候人数显示屏缓解了诊室门口的焦虑张望……这些充满巧思的“排队革新”,配合着"文明乘车日""礼让斑马线"等柔性倡导,将自觉排队从“管理要求”逐渐转化为“群体默契”,并嵌入城市文化,让公共空间处处可见这种"静止的律动"。

自觉排队的意识勾勒出城市文明新图景。让人欣喜的是,排队文化正在溢出传统场景,孕育新的文明范式。网红火锅店外变身“自拍打卡点”的等位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前的“充电排队公约”、社区团购取菜点的“错峰指南”……这些新时代排队场景,藏着市民对规则的尊重、对他人的体谅、对城市的认同。这些“排队基因”一旦植入城市血脉,便会像毛细血管般将文明输送到每个角落,勾勒出越来越多的文明图景。

排队的长度可以丈量,但队伍中传递的文明无法计量。从争先恐后,到引导排队,再到自觉排队,这条蜿蜒的队伍丈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演绎。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进,拉紧心中那根“文明紧绳”,共同守护这流动的秩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