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高温天气持续不断,连发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热辣滚烫”来袭,给市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场“烤”验中,成都实施了一系列“送清凉”的惠民措施,为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居家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降温”,以实际行动诠释“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也展现了城市文明的温度。
撑起户外“遮阳伞”,传递温暖的爱心接力。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还是穿梭不息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都成为了这座城市“送清凉”行动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部门、企业、社区以及公益组织纷纷行动起来,设立了多个“爱心驿站”,提供免费饮用水、防暑药品、清凉油等物资,让辛勤工作的户外劳动者在忙碌之余能够享受到一丝丝凉意。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市民自发地向冰柜放水,让“爱心驿站”的水不减反增,这不约而同的善举,惠及了广大户外劳动者,也传递了互助、友善、奉献的精神。
贴心守护“老宝贝”,走访入户的专属服务。一座城市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此次送清凉行动中,成都没有忘记那些因高温而更加需要关注的居家老年人群体。一方面以“网格+志愿服务”模式,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电话巡访+线下走访入户”的形式,对独居、空巢、留守等居家老年人开展常态化巡访服务,并送去清凉饮品、防暑药品,普及高温保健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养老机构需求,加装空调,添加医药物资,同时,针对“水、电、气”使用安全常识、夏季防暑等方面进行宣传,做实清凉与健康守护。
别有洞天“歇凉地”,双向奔赴的城市文明。持续的高温天气使用电负荷急剧上升,成都发起了节约用电的倡议。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号召——随手关灯、使用低能耗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更有不少群众走出家门,到图书馆、博物馆、地铁站、防空洞纳凉。为了便于市民休息避暑,作为交通枢纽的地铁站,特意设置了纳凉服务区,这里有围挡、座椅,还有文明宣传牌。而七月初开放的“一号防空洞”不仅设置了桌椅、饮水机、充电设备,甚至还有电视机、公共无线网络,成为了市民群众的“避暑胜地”。人民群众响应城市号召,走出家门省电;城市巧用空间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的双向奔赴呢?
文明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交通网络的发达,更蕴含在细微之处的关怀与体贴之中。这一系列花式“送清凉”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人文关怀的力量与文明的温度。为这样的成都点赞,也为每一个在炎炎夏日中默默奉献、传递爱心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