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土、撒种、育苗、浇水、施肥……近日,湖南长沙县青山铺镇中心小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引导孩子们在学农活的同时知农事、惜粮食。从耕种体验到食物制作,从清洁卫生到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各地中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们感知劳动乐趣,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人民日报》)
让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成长营地,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够在言传身教中学习家长对于劳动的态度。所以,家长应重视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劳动习惯,对劳动课就有巨大推动作用。
让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考验着学校的智慧。在学校里,如何将劳动课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是基本的出发点,如果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劳动课程难以取得育人实效。有鉴于此,学校应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只有让孩子们通过课程的设计,主动爱上劳动课程,主动投身到劳动课程中来,才能够为取得育人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劳动课程取得育人效果,又离不开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独木不成林,劳动课程能否取得育人效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比如社会上要营造劳动创作一切的气氛,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劳动中获得满足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定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劳动课程真正取得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