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阳光一样的生命 ——新都好人提名奖获得者孙鸿玲

发表时间:2018-07-09 14:22 来源:作者:余志勤 责任编辑:刘楚泷

第一眼看到孙鸿玲,跟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

这个38岁的女人脸庞稍带稚气,身体娇弱,怎么也跟“舍命专家”联系不到一块。不过从她匆匆走路的步伐,从她爽朗的笑声,从她真诚的目光中,我还是感觉到了这个瘦弱的生命里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就像是一缕阳光,总是带着温暖和热度。

人们常说“危难之时方显男儿本色”,其实与女子亦然。

要真正认识眼前的这个女人,就得回到2008512

那一天,地动山摇;

那一天,也成为了人性的试金石。

有的人恐惧,有的人伤心,有的人永远离开了我们,还有的人默默的承担起责任,直面灾难。

对于恐惧的人,我们要为他们祝福;

对于伤心的人,我们要为他们祈祷;

对于离开我们的人,我们要永远缅怀;

而对于那些在灾难面前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起责任的人,我们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孙鸿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需要我们向她致敬的人。

 

决定只在一瞬间。

 

在西南石油大学职工小区里面,你可以看见一个女人温柔的身影。

这个身影瘦弱,却快乐无比。

这个身影陪着一个小男孩,陪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快乐地穿梭在岁月里。

在石油大学木土工程与建筑学院里,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女人活跃的身影。

这个身影娇小,却精力充沛。

这个身影忙碌于教学、实验管理、科研管理、研究生管理及工会工作。

这就是作为一名教授的孙鸿玲的日常工作。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她一直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有着一股专研学问的韧劲,她多次获得校、院教学、实践、科研、工会等奖励。

然而这一切对于孙鸿玲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她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地质事业有着永不满足的追求,所以她总是想法设法不断的提升自己。

在石油大学木土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办公室里,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专注的身影。

这个身影有一点疲倦,但充满了专注的热情。

通过孙鸿玲不断的努力,她取得了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一级建筑师、全国监理工程师等资格。同时她还被聘为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新都区政府应急专家组成员。

孙鸿玲就这样热情的生活着,她热爱着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工作。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地震,这一切都可以平静的继续。

2008年512,一场地震摇动了山川。

当地震来袭,孙鸿玲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她凭着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立即判定这是一次比较大的地震,而且波及到了成都。

孙鸿玲看见楼道里有很多人都惊慌失措的往外奔跑。于是她充当起了临时指挥的角色,她一方面指挥若定,一方面安慰着往外奔跑的师生。等所有的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冷静了下来的孙鸿玲才立马给家人打电话。

那个时候,丈夫在外地,两个老人独自在家,孩子还在学校里,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她有太多的牵挂。她拨通电话,得知老人没事,心里总算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可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呢,这是作为母亲的孙鸿玲最着急的事情。

不过,马上又有另一件事情涌上了她的心头。

还有余震吗?

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

应该怎样马上安置群众并且进行地震评估?

这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她,因为她是新都区政府应急专家组成员。

“我觉得我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一定要马上到区政府,一定要马上把我认为最重要的建议呈上去。”

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孙鸿玲马上驱车前往区政府。

一路上,刚才想到的几个问题都在脑海里打转。孙鸿玲一门心思的思考着怎样才能避免刚才的情况发生,怎样才能做好最好的安置工作。

孙鸿玲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家,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接自己的孩子,虽然去区政府的路上会经过孩子就读的学校。直到她的车开到了孩子的校门外,她才意识到孩子还在学校里面。

凭着母亲的本能,孙鸿玲踩了刹车,然而从车窗里往外望了一眼后,她就毅然决定驱车离开了。

“我想孩子在学校里会受到老师的保护,对于这一点我很有信心。而且他是一个男孩子,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

说到此,她的语调低沉了许多。

是啊,无论是多么有勇气的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始终还是一个孩子啊。

一个女人要怎样才能做出这个艰难的抉择呢?

我一直试图还原她的内心世界,挣扎、愧疚、失落与责任。

没有想到孙鸿玲笑了,她抬抬头,很坦然的告诉我,“其实,有时候问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做出一个决定看似很难,但有时只在一瞬间。”

是的,可能在孙鸿玲决定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的那一刹那起,她的内心已经完成了一种承担和升华。

在那一刻,有比作为母亲的身份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在那一刻,有一个心里装着所有人的专家正奔跑在路上。

是的,她是第一个到达区政府应急办公室的专家;

她是一个一到办公室就滔滔不绝的陈述观点的专家。

这是一个专家的声音——

“我认为震中不在成都,新都区不会再发生超过5.12的较强震动,同时我认为应该立即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防震避震的有关安全应急知识,特别要注意余震带来的一些安全隐患,稳定人心。”

我们从孙鸿玲的声音中听出了责任。

是的,决定可以在瞬间完成,但是要做出像孙鸿玲那样的决定,若没有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天塌下来当被盖。

 

孙鸿玲在谈话中始终带着一种豪爽。

她的语言有着感动人心的力量。

是的,她是那种很能感染人的人。

跟这样的人说话,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容易的,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解决的。

她给人以信心,以力量,以一种乐观昂扬的生命特质。

这种特质已经内化为孙鸿玲的一种精神气质。

因为她有信心。

刚刚发生地震后,在街边、林荫道里、广场上,都可以看到扎帐篷,打地铺的人。孙鸿玲的父母也想带着孩子在外面打地铺,因为儿子不在家,他们要以防万一。然而身为地质专家的孙鸿玲却坚决请求家人相信她,不会再有那么强的余震波及到新都了。

因此地震发生后的几日,当别人在外面打地铺的时候,孙鸿玲却坦然的睡在自家床上,并且带上了自己的家人。

因为她有力量。

地震发生后,许多的人都守在亲人的身边,因为地震让人们学会了更多的关爱。

孙鸿玲多想好好陪陪父母和孩子啊。然而,她知道,她现在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女儿和母亲,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地质专家。

一个专家就该有更多更强的力量。

所以,她积极的响应四川省和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号召,作为领队带领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和结构工程学的研究生组成西南石油大学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始终坚持在抗震的第一线。

所以,在51617日她就奔赴新都周边地区,对新都区教育局、卫生局所辖的中小学、医院等在灾后受损的各种建筑物进行了现场勘察、检测,及时给出了专业性意见。

所以,她才会随后又奔赴德阳市区和周边各乡镇,共对德阳市区、重灾区绵竹市周边乡镇地区近13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600多栋建筑进行了检测、评估,对房屋的结构安全性和震害等级快速作出评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判定受损的严重程度,分析查找原因,对群众进行解释,消除紧张和恐慌的心里。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这个女性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她不仅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还将生命的热度传导给了身边的人。

然而,越走近孙鸿玲,你越会发现这个女人身上有一种遇事不惊,泰然处之的魄力。

因为她乐观昂扬。

那是在绵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在地震中严重损坏,墙体呈现巨大的x型裂缝。

面临着这幢摇摇欲坠的大楼,地震以后再没人敢上去过。

但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建筑物内部破坏情况,孙鸿玲硬是自己爬上了三楼,用相机记录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承重的柱子严重倾斜,有一半已经失去了承重功能,如果当时再来一次余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问孙鸿玲,你害怕过吗?

孙鸿玲又发出了爽快的笑声,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当时的点点滴滴:“不是怕,是后怕。其实当时上去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既然来了,就应该摸清灾区内建筑的受损情况和为将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建议,我只能这么做。上楼以后,才发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当时稍微有一点轻微的晃动,我可能已经不会坐在这里了。如果能逃出来,一定是一个奇迹。”

她说得如此的坦然轻松,似乎那也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似乎做那样的事情,于她而言是顺理成章的。

为什么一个女人可以获得如此大的力量的源泉?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研究哲学的老师,从小教育孩子时都爱说一句话——天塌下来当被子盖。”

“天塌下来当被子盖”,这是一句多么质朴的语言,但就是母亲的这句小小的话语给予孙鸿玲的却是一生的力量。

这力量,让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冒着随时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进入到排查建筑的内部,穿梭在一栋又一栋的危房之中,得到了灾区人民的啧啧称赞,赢得了灾区人民的深深敬意。

这力量,让她临危不惧,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08519日晚上,刚从绵竹回来的她,得到学校的避震通知后,依然没有顾及家中的父母和儿子,又赶往了区政府,对公告余震区的概念给新都区领导做了专业的解释,为区委区政府防震避震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专业建议。

一个人有勇气并不难。

难得是这勇气与己无关。

难得是这勇气只是为生活在这块大地上的所有的人们。

 

坚韧是一种性格。

 

慢慢的,孙鸿玲的形象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她虽然还是那么瘦弱,但你会觉得她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孙鸿玲说如果真要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心中的理想女性的形象的话,她会用坚韧二字。

这两个字正好概括出孙鸿玲的性格特征。

孙鸿玲毫无疑问是坚韧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她既要孝敬公婆,又要独自带孩子,还要上课,还要学习,而这一切,到了她那里,凭着她的那股子韧劲,反而让她对人生有了更豁达的理解。

不仅在生活中,你可以处处感觉到孙鸿玲的坚韧,在任何时候,你都会发现这个女人是那么的顽强。

2008年的端午节,她带领一支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出征,看望新都区驻都江堰翔凤桥社区居民安置点,和新都区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看望了部分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居民群众,为他们送去了食物和饮料,为每位灾区的人民送上了粽子和咸鸭蛋。

不仅如此,作为地质结构专家,她还一一细致的就灾区人民普遍关注的余震和建筑物安全等问题,交出了专业方面的解释和答复与科学避震的信息和建议。

你可以想见那是一个多么忙碌的端午节。灾区的人们把她当做了自己最可信任的女儿,把心中的疑惑全部交给她解决。

而孙鸿玲呢,她没有辜负这份信任,用自己的专业精神、爱心和责任,安慰着那里的每一个人。

这个女人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定位于美丽的外表和华丽的装扮,她完全可以过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

“我也想做一个优雅的女性,不过,我的朋友们都不怎么把我当女人。”说完这话,孙鸿玲不可抑制的笑出了声。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孙鸿玲从主动请缨到临危受命再到责任当先,你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个女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豪情与韧性。

2009年7月,孙鸿玲作为受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开展的“建川”学生感恩行动实践队的团长,带领部分教师和学生到重灾区绵阳安县晓坝镇,对黄羊村等2-3个村绘灾后重建地籍图,对地震灾区农村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调查,对农村恢复性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对农村在建房屋进行技术指导。

其实谈了那么多,我始终还是不太相信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已经38岁了。

或许是因为孙鸿玲太爱笑,或许是因为她有一颗年轻的心,或许是因为在笑谈间,我已经不自觉的被她所打动了吧。

孙鸿玲说,她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午睡。中午的时候,她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的看书。

她已经是副教授了,已经是硕士生导师了,已经拥有了很多的东西了,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孙鸿玲炫耀的资本,反而是对她的另一种促进。

她说,现在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上。

一说起学生,孙鸿玲就有点兴奋。

她爱她的学生们,对于每一个教过的学生,都给予最大的希望。

“我们的这个专业,关系到生命的安危,所以一定要有责任意识。”

“一个建筑师的名字是要终身刻在他所设计的建筑上的,所以,你一定要对建筑负责。”

孙鸿玲是严格的。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和蔼的老师,骨子里却非常非常严格,而这种严格却是另一种真正的爱。

“我要求他们即使是设计模型,也要当真正设计一所房子。因为如果你认为这是假的,那么,有可能真的在你心中也不会那么重要。”

孙鸿玲是严谨的。她一直都要求学生亲手绘制图形,要求学生必须用仿宋字,必须要打格子,每一个步骤必须准确。

“作为一名老师,她觉得仅仅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还不够,还要教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觉得人的一生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是的,孙鸿玲作为一名教师,她堪为学生们的楷模。不仅是因为她会教给他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因为他们会从她身上感悟到一种人格魅力,一种生命热度。

是啊,“坚韧是一种性格”。

对一个善良的女性而言,她要用用坚韧承担起家庭;

对一个充满勇气的女性而言,她要用坚韧直面危难;

对一个有着生命热度的女性而言,她还要用坚韧扛起世间的爱。

孙鸿玲就是这样的女性。

她善良、充满勇气、有着生命的热度。

她以女性柔弱之肩担负起家国之任,临危不惧,并以坚韧之心直面灾难,不顾安危,用勇气、信念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热度。

在孙鸿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呈现。

生命,是该有着阳光一样的颜色,有着阳光一样的温度。

她来了——如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