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 ——新都好人黄再成

发表时间:2017-07-12 15:14 来源:作者:余志勤 责任编辑:zq

曾经阅读过一篇童话,名字叫《花婆婆》。童话里写到花婆婆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她有三个愿望:到远方去旅游,住在海边,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当时我很羡慕花婆婆,尤其是最后一个愿望,那么伟大,那么美丽,充满理想的热忱。我每天都在心里嘀咕着:要做一件怎样的事情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啊?

当看到马家中心小学特教班的黄再成老师时,我终于知道了那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已经在特教学校工作18个年头的黄再成老师,微胖,不高,可你感觉他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

一棵参天大树是美丽的。

因为这棵树坚守着一方阵地,用自己的爱心、信心和恒心为那些幼弱的小苗奉献着更多的绿荫。

那些慢慢成长的小苗是美丽的。

而因为有了大树的浓荫,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18年,陪着你们一起慢慢成长

18年前。

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从师范弱教专业毕业了。

他叫黄再成。

那个时候的他对未来充满无尽的向往,满怀信心地设计着自己的明天,他完全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无比严酷的现实。

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学生们。

那些学生,与在师范学校课堂上接触的孩子们完全不一样。

有些孩子智力残疾,各方面能力低下;

有些孩子行为习惯很差;

有些孩子因为自闭症,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在玻璃罩里,他们的世界那么遥不可及……

那一刻,年轻的黄老师一下子蒙住了。他在心里质问着: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茫然的黄老师揪心地疼着,他想过抽身离去,或许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但身为老师的责任感让他无法抛下这群孩子。

是啊,虽然这些孩子已经超出弱教的范围,但孩子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在成长的生命,也渴望被尊重理解,渴望学习,希望别人认可。

徘徊、犹豫、迷茫……

思考、选择、努力……

一个年轻人面临着人生路上最严峻的抉择。

经过慎重的思考,这个叫黄再成的年轻人毅然选择留下来陪着孩子们,而且这一留就是18年。只因在他的内心有一个信念——孩子们也在成长,虽然是慢慢地成长,但可以通过知识、语言和技能来拯救他们。

虽然决定留了下来,留下来陪他们慢慢成长,不过,更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这个年轻人。

因为特教专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黄再成只有靠自己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他仔细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的一个笑容,一句话,一个眼神他都不敢有一丝松懈。

为了更深的了解这群孩子,黄再成几乎是以校为家,整天就一个劲的琢磨着这群与众不同的孩子。为了慎重起见,他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医疗机构出示的鉴定书一一进行核实。

就这样,黄老师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每一个弱智儿童身上,围绕“全面发展,补偿缺陷,自食其力”的培育目标,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了详尽的个别教育计划。一个学期一个大目标,一个学月一个小目标,然后再把这些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星期,每一课时中,通过家校联系手册争取家长的配合,细到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一个行为习惯,一个生活技能,都要想好多的办法,进行分类教学和游戏尝试,使教学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脑瘫的孩子,他们精细动作差,智力稍微低下,如果能够坚持训练,甚至可以跟上普通班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强化劳动技能教育,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掌握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认真、敬业的劳动态度。他们算是比较好的,因为通过康复训练,学生的感知、语言、思维、身体协调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说到这里,黄再成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学生中有7人已经以通过他的训练回到普通班学习,还有5人升入了初中学习,最后走向了社会,成为了自尊、自强、自理、自立的社会公民。

“不过这样的情形毕竟是很少的。从1989年参加工作开始,一共带了80多个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技能、知识,融入社会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孩子因为智力残疾比较严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言,要想融入社会更加困难。因为特教中心的各种条件有限,很多时候得投入更大的精力与耐心才能够有一点小小的收获。”

对于这一句话,黄老师有太深的感悟了。那些智力残疾严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教几十甚至几百遍,教会一个孩子喊一句“老师”要三个月,教会孩子写自己的姓名要半年,这对正常孩子来说是一些最基本的能力,但对于那些孩子,却是要在无数次的重复后才可能产生“奇迹”。

即便这样,决定留下来的黄再成也从未放弃过。

这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身边发生了无数的事情,黄再成也已经不再年轻。

18年,孩子们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们总可以看到黄老师和蔼的微笑。

18年来,他就用自己的理想和执着创造着这样的“奇迹”。

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别人需要

在马家中心小学的特教班级里,你总可以看见黄再成老师——

永远穿着一身最朴素的衣裳。

永远都很忙碌。

永远都在关心着孩子们需要什么。

你也会永远看见他带着和蔼的微笑。

你会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需要他。

对黄再成而言,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别人需要。

从黄再成工作到现在,马家特教工作的条件虽然在不断改善,然而还是急缺大型的配套设施。因为缺少各种基础设施,很多时候连学生的康复矫正训练都无法正常开展。

到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为了帮助这些孩子,黄再成一直以来都自己捐钱捐物。现在,他已经记不清清楚自己究竟为孩子买了多少文具,记不清带着生病的孩子看了多少回病了。

不仅如此,他也记不清到过多少孩子的家里,跟家长介绍特殊教育的知识了。黄老师多么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够理解残疾孩子,但是事与愿违。有些家长会在心理上否认残疾孩子,自觉的把孩子跟社会隔绝。残疾孩子因为身体的残缺,原本更需要爱,但如果与社会隔绝,他们不仅会更加遭受着社会的歧视,而且长大后心灵的缺失也会尤为凸显。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特殊教育,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趟又一趟的跟家长沟通。甚至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会给别人介绍什么是特殊教育。

他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孩子。

“不是每一个家长都理解特殊教育,有些时候我们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有些来自农村的家长非常避讳谈自己孩子的缺陷,认为很丢人。要做很多次工作他们才会将孩子送到学校来。还有些家长送来后,发现孩子的进步不是很大,又要放弃。甚至有一些家长只注重关心孩子的成绩,他们不能理解,一个孩子的进步不仅仅是看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道德品质。”

这其间有多少的心酸,只有黄再成自己才能体味。但即使遭遇了重重困难,黄再成也没有想过退缩。

困难反而促发了黄再成更深的思索。他觉得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还要思考怎样才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怎样才能引导家长做得更好。为此,黄再成在自己的抽屉了又为每个来到学校的学生准备了一个新本子。

他的心思很简单,就是每天通过本子跟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其实孩子的智力算是中等,有一定的学习障碍,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便使劲给孩子施压,结果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当孩子送来后,我不仅仅是观察帮助孩子,还特别注意跟家长进行沟通,有时也会在本子上写一些东西给家长。经过几次深入的沟通后,家长非常的后悔,终于认识到了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我听出了黄老师内心的担忧,因为,其实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家长都在犯同样的错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太过功利了。我甚至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听到黄老师的这番话,那样才会有更多的孩子享受成长的乐趣。或者,如果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像黄老师那样,及时与家长沟通,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吧。

“这是一个良心活。你知道吗?一个家庭背后可能是41甚至是61,这些孩子永远是家长心里的痛。”说到这里,黄老师有一点哽咽。他讲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这个家庭条件其实不错,因为孩子有交往障碍,没有办法与社会沟通。为了帮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在铁路上班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每天骑电瓶车接送孩子。家长非常痛苦,把自己的生活也搭了进去。”

这件事情给了黄再成老师很深的震撼,也让他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特教工作的特殊使命。

是的,18年来,黄老师就守住这份使命感,用自己的爱心催开着那些迟开的花朵。

讲这些的时候,黄老师显得很平静,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别人需要——

这是多么简单质朴的道理,有人遗忘了,有人却用岁月不断去验证。

付出爱心,孩子的明天有更多的可能

   他在特殊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获得了政府的多种奖励。

他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有很多学生慕名来就读他的班级。

但这一切对于黄再成老师而言,仅仅只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你跟黄老师谈话,他始终带着和蔼的微笑,那微笑由内自外,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那芬芳中有善意,有谦卑,有感恩,还有圣洁。

“每当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想我很幸福,我应该感恩。”这是黄再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常年跟残疾孩子接触,使黄再成有了更多不同的人生感悟。他常常会觉得上天是非常眷顾自己的,有幸福的家庭,家人也非常理解自己的工作,自己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身边的人。

黄再成讲起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他曾经遇到了一对从外地来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患有多动症,这种孩子会非常的情绪化,会突然想父母,或者突然在地下打滚。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但是没有多大的效果。他们打听到马家特教班后,就风尘仆仆的从外地赶了过来。可是按照规定,外地的学生要想在这里就读会很麻烦。这一对父母本来抱着无限的期望,听到这样的回答不禁泪流满面。

那一刻,站在一旁的黄再成也禁不住流泪了。他是实在不忍心看到孩子的父母那么伤心,一个劲的劝校长收下这个孩子。在黄再成的努力下,孩子终于进了特教班。

这是一件小事,但黄再成说,他的内心会因为这样的小事而更平静。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追求,但是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去留意,去关照,去付出的。我们只有竭尽所能的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的灵魂才会更加的平静和丰厚。

无疑,黄再成老师是拥有这样灵魂的人。

因为他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他总是让自己付出更多。

黄再成说,其实每次看到家长充满期待的将孩子交给我,心里是特别沉重,尤其是看到有些专门陪读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心里就会百感交集。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孩子的出生并不是家长的错,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他们也是社会的公民,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既然我们开办了这个班,就有义务提供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孩子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机会。”

黄再成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份嘱托。

他努力拯救着每一个孩子。

而拯救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挽救了一个家庭。

黄再成怀揣着一颗圣洁的心走在特殊教育的路上,所以在他心中特殊教育也是神圣的事情。

他永远在努力着。

作为特教老师,黄再成还有自己的担忧。

他非常沉重的给我讲起一件事情——

“有一对父母,他们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因为这件事情,他们简直是身心憔悴。他们两人都在做生意,其实以他们的经济实力,完全是可以再生一个孩子的。但是父母们赌不起,他们害怕如果还是一个这样的孩子,那是一种不敢想象的灾难。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再领养一个。然而,他们却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爱这个孩子。只是,他们担心等他们离去后,孩子的未来不敢想象……”

黄再成谈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可以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这样的实力。而且他们的学生跟那种聋哑或者盲学生还不一样,如果只是感官功能的残缺,其实是可以通过其它部位来进行弥补,他们会在另一些方面很突出,所以就业之路会广一点,比如选择音乐、选择盲人按摩。这些年来,学校除了接受智力残疾儿童外,还有脑瘫、低视力、自闭症等儿童,残疾种类增多,程度越来越重。虽然经过老师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培养了他们自理生活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然而黄再成更希望他们能够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去。

为了努力的提高自己,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课余时间黄再成一直在学习充电。所以他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在特殊教育模式中实现“融合”的观念。

“现实是社会对特殊教育的了解比较少,虽然现在已经比较关注了。残联、企业和一些爱心人士会及时的送来钱物,但我更希望社会能够多给孩子们提供就业的机会。他们是有能力从事简单的工作的,比如收发信件、清洁卫生、洗车,生产线工作。只要是技能要求不高的,他们都会很好地完成。”

黄再成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爱,那么他的孩子们的明天应该会更好。

因为付出爱心,孩子的明天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是啊,“付出爱心,孩子的明天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这就是一个特教老师最衷心的希望。

在这希望中,他想到了家长的艰辛;

在这希望中,他想到了社会的责任;

在这希望中,他想到了教育的使命。

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他自己。

他的青春。

他的付出。

我想,那是因为——

因为他知道,他在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