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托起农村幼童的梦——新都好人邓秀萍

发表时间:2017-09-18 15:00 来源:作者:余小曲 责任编辑:zq

在川西农村,一名乡村代课教师,没能像许多打工妹那样南下广东、深圳创业,而是坚守在偏僻的乡村,凭着让乡村儿童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教育的信念,15年里先后创办起了三所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最高负债竟达60万元。

她就是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金三角幼儿园园长、“道德模范·新都好人”邓秀萍。

艰难起步,1000元筹办幼儿园

1965年6月,邓秀萍出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与所有健康出生的孩子一样,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第一声幸福的啼哭,只不过邓秀萍幸福的哭声里多了声声惊雷。

记得父母在她生下后就说,小丫头在雷声中生下的,将来一定胆大、好强、有出息,所以就给她起了这个“秀萍”温雅的名字,调和一下她可能的品性。

不幸的是,邓秀萍与父母一起分享幸福的家庭生活很快就遭受了打击。她7岁那年,母亲因病过世。小小的她,当时还不完全明白失去妈妈的悲痛。从此,邓秀萍一家六姊妹就在父爱的呵护中成长。

邓秀萍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父亲那质朴、勤劳、坚强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她,渐渐地,她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争强好胜、勤奋体贴的性格。邓秀萍回忆说,父亲从小就教她做人,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做一个勤奋努力、懂得关爱的人,做一个懂得向社会回报奉献的人。

邓秀萍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开办的村办面粉厂因种种原因关闭以后,父亲背着自家种的小菜到石板滩火车站,赶火车去市内的大市场卖,希望能卖到更好的价钱,以维持全家的正常生活。当她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火车,关门的那一霎那,眼泪止不住滚了下来。

一次又一次的感受,让邓秀萍不得不勤奋、坚强,想着要为父亲、为家庭多分担一些,将来要让父亲过上好日子,她立志当一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16岁那年,美丽漂亮的邓秀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成都幼师学校,选择了幼儿教育。

1983年,18岁的邓秀萍以优异的成绩从成都幼师毕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都区石板滩镇。石板滩镇是新都较为偏远的乡镇,当年幼师教育人才紧缺,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条件更好的学校去当老师,但她毅然决定选择了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在石板滩当上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然而,由于政策原因,已经代课十二年的她无法转为正式编制。

1995年,她毅然辞去代课老师工作,决心从事自己学习的幼儿专业教育,创办幼儿园。她想,自己所在的石板滩镇有几万人口,学龄前儿童每年几百上千,可镇上只有一家政府办的幼儿园,根本满足不了幼儿正规教育需求,自己办一所幼儿园,既为村民排忧解难,又坚守了自己的幼师理想。

工作说辞就辞了,可邓秀萍当时代课的工资每月仅仅90元,除了自己生活,还要适当给家里一点补贴,根本就没有结余,哪还谈得上有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邓秀萍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的人,从小就养成的性格,还没有她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她知道,家里兄弟姊妹多,又是父亲一个人担着,此时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根本无法满足她的想法,她也不愿因此拖累父亲。怎么办呢?只有借,可是向谁借呢?心里想到身边亲戚、朋友、同事们都不宽裕,能借着吗?

邓秀萍清楚地记得,那是腊月里十分阴冷的一天,寒风刺骨,她硬着头皮,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同事的门,当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难处,同事热情地把自己一家养鸡卖蛋的1000元钱借给了她!这1000元,看似不多,可在当时对邓秀萍来说,却一个不小的数字,这可是她代课将近一年的工资了,她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归还,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冒险。但对于邓秀萍来说,她坚持要做的事情,早已有了冒险的准备,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当然会义无反顾。

邓秀萍惊喜地拿到这1000元,虽说从此与压力更加结缘了,开始背上负债的“包袱”,但也暗自兴奋了一阵子。她马上用这笔钱在金三角村租了三小间民房,买了一台旧风琴,一台录音机,一些板凳和玩具,正式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幼儿园,因为租用的是金三角的民房,她就起名“金三角幼儿园”。尽管简陋,但因她受过专业的幼师教育,一开设就立足于专业、正规,因此金三角幼儿园一开始就给人眼前一亮,这对于处在农村的石板滩镇来说已是最好的民办幼儿园了,邓秀萍和她的“金三角幼儿园”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人缘。第一年就收了30多个学龄前儿童,第二年一下增加到60多个,小小的房间已经无法接纳更多的生源。

办园一开始,邓秀萍就亲自教孩子们,随着班级的增加,她又聘请了多名专业幼儿教师,保证了幼儿教育质量。许多慕名而来的村民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金三角幼儿园。

1997年,是邓秀萍办园的第三年,她决定拿出前两年办园的不多结余进行装修,并适度扩大规模、增补设施。把原来的简易民房改成了整洁的水泥瓦房,教室从三间扩大到五间,占满了仅有的剩余空间,可没想到,还是不能满足生源的需求。

扩大规模,诞生A级标准幼儿园

2001年,邓秀萍发现镇上有一所空置的成人学校,环境和教室都比较规范,她又大胆地决定租下来。当她说出这一想法,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反对,认为她开办这么多年幼儿园,由于身处农村,收费又低,不但没有赚到应该的回报,还把仅有的一点点结余往里面投,尤其不解的是,放弃已有些规模的幼儿园,去租那么大的成人学校,简直就是“疯”了。

此时的邓秀萍也曾考虑过放弃,但让她放弃不了的,一是自己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追求,二是那些充满渴望的家长和需要教育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时的邓秀萍心中已有了更大的梦想,这就是让她一直揪心的石板滩镇还有那么多学龄前儿童呆在家里,大多由农村没有文化知识的爷爷奶奶看管,跟本谈不上学前教育。

邓秀萍越是这么想,越觉得应该“疯”下去,还是那句话,不怕说不到,就怕做不到,她想做的事情还没有不做的,而且要做就做得最好。于是,她主动找到当地政府部门,说出自己进一步扩大幼儿教育基地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

邓秀萍租到成人学校后,积极筹措资金,哪怕自己可能因此债台高筑,也要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幼儿规范化教育基地,她要把农村的幼儿园建得能与周边大城市的幼儿园娉美,让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大城市孩子一样好的学前教育。这样的事情,真的只有“憨胆大”的她才做得出来!

说到做到,她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幼儿园的构思、规划、布局、改造、建设中。她要把这里建设成为可以入住二十年的高标准幼儿园。要知道,此时的邓秀萍是一个人带着自己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她为了幼儿园,对自己“小家”的亏欠越来越多了!但是,她顾不了那么多,没日没夜的在工地上,为的是用最快的时间把新幼儿园建好,满足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

说到这里,邓秀萍眼眶湿润了,一件亏欠自己孩子的事触动了她的心扉!她说,女儿像自己当年一样,活泼可爱,很小就得承担起家务,她很是心疼。记得女儿刚满十二岁,自己因为要坚守新幼儿园工地,乖巧的女儿就在家里自己给妈妈蒸饭,由于不知道电饭煲该放多少水合适,通上电后就去看电视了。等到她回家发现,锅底早已烧糊,面上依然是白白的生米,这一刻,邓秀萍不但没有错怪女儿,反而满含愧疚的眼泪。因为,她心里明白,是她让女儿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生活之重,是她对工作的投入让女儿没有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每天分享着妈妈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懂事的女儿是理解妈妈的,就这样从9月支撑到了第二年完成新幼儿园的修建,都只能委屈女儿洗衣、做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邓秀萍说,想起这些往事,她都忍不住掉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一座全新的、可容纳近300名孩子、现代化的民办标准化幼儿园在石板滩镇诞生了!邓秀萍给它命名为“金三角第一幼儿园”,并把老的幼儿园重新命名为“金三角第二幼儿园”。

新幼儿园建成不久,很快就招生满员。此时邓秀萍终于松了口气,开始继续潜心于幼儿教育与管理,尤其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费了不少脑筋。她不但要教孩子们学习识字、拼音、画画、儿歌、跳舞、游戏等,还要培养农村孩子的生活习惯,丢垃圾、剪指甲、洗手、洗头、洗书包等细节都要教,并通过孩子们的影响,让一些没有这些良好习惯的农村家长也间接地受到教育。

邓秀萍说,为了做好这些细节,幼儿园玩具不多,她就在农村就地取材,用瓜果种子、花朵、枝叶、羽毛等来拼图、做游戏,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看到有的孩子进园时头发、衣服、书包等太脏,她就亲自给孩子们洗,久而久之,家长们自己觉得过意不去,渐渐习惯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才送进园来。表面看这些都是无微不至的小事,其实用邓秀萍自己的话说,她是在感化缺乏文化的农村家长们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与城市共同进步。

通过邓秀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十四年积累起来的办园经验,她的两所标准化“金三角幼儿园”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2006年通过专家组评审达到了量化分级管理A级标准,成为成都市继金苹果幼儿园食堂后第二家达到A级标准的民办幼儿园食堂,被省卫生厅授予“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2009年又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2008年度成都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可就在2008年,四川汶川那场举世震惊的“5.12特大地震”,邓秀萍的幼儿园幸免,虽说不在震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把她的第一座幼儿园震成了危房。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邓秀萍在震后又拿出积蓄返修重建,使这所幼儿园又焕然一新。

谈到农村办幼儿园,邓秀萍不无感慨地说:“非常辛苦,非常艰难”。这些难又集中体现在:农村专业幼师聘请难,基础设施投资回收难,安全规范合理的办园环境难找,科学规范化管理教学难。如果政府能有规划、有政策、有计划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那么农村办园发展幼教就不成问题了。

对于邓秀萍来说,两所幼儿园已走上正轨,2009年女儿也考上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系,可以说事业正处在蒸蒸日上,自己总算可以歇口气了。其实不然,邓秀萍说,她一生最重大的选择开始降临到自己头上。

背负高额债务,催生农村城市化幼儿园

2009年,对于年满44岁的邓秀萍来说,是思想极其矛盾也极其复杂的一年。“本以为自己可以休息了,可是肖镇长的几次劝说,又让自己挑战自己的激情”邓秀萍说。肖镇长是石板滩镇分管教育的肖玉华,为了“统筹城乡”在新都的实践,石板滩的解放村被纳入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点,需要配套十三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综合服务站、劳动服务所、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幼儿园等,但解放村及周边几个村都没有幼儿园,只有3公里外的解放小学办了一个学前班,招收了802岁到5岁的儿童,从整体考虑,打造一所功能齐备的幼儿园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政策规定政府不能作为主体投资,村上也没有这笔资金,所以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来解决,考虑到石板滩镇境内除了小学,再公办幼儿园不太可能,作为民办幼儿园当时又只有南山和金三角幼儿园,也考察了外边有意来办幼儿园的投资人,只有既有办园规模和质量,又有办园经验的“金三角幼儿园”来承办更合适,而肖镇长非常清楚此时的金三角幼儿园邓秀萍园长的情况,也不忍心再打扰刚刚松了口气的邓秀萍,再说邓秀萍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事业,至今仍只身一人,她应该趁着现在歇下来的机会重新组建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虽说肖镇长为这事发愁,可是除了邓秀萍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肖镇长带着镇党委、镇政府的重托,带着统筹城乡、惠及全民的政策形势,更是带着解放村及其周边村舍数百户家庭多年的渴盼,打定主意要当说服邓秀萍的说客。其实,肖镇长心中有数,所以就不怕吃邓秀萍的闭门羹。肖镇长理解邓秀萍,但工作也需要邓秀萍,肖镇长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是肖玉华镇长第二次找到邓秀萍园长了,邓秀萍依然推脱着说:“肖镇长,你知道我的难处,这之前镇上的张书记和马镇长也给我分析过,我明白你们苦口婆心的意思,也知道你们最终是为了我好,为了我的金三角幼儿园有一个更加响亮的牌子,可我已有了两个幼儿园的拖累,近400名孩子,我把它们办好,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的幼儿园已经与城市的幼儿园没有多少差别,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质量基本不相上下,可是,在农村,我们每个孩子每月收费200余元,而同等条件的城市里的幼儿园收费可以高达数千元,再这样大规模的办下去,能不能收回投资,我心里真的没有底。再说,我从事幼教工作14年,直到今年刚刚还清债务,现在又让我去投资一个七、八十万才能建成的新幼儿园,莫说自己是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再次全额负债,就是一个大男人也是难以面对啊!”肖镇长还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只是离开时让邓秀萍再想想。

书记、镇长语重心长的话总在耳畔回响,邓秀萍也在不断地反复思考,一个月后,她终于拿定了主义。第三次,邓秀萍主动找到了肖镇长说,做!尽管邓秀萍说出这个字来心有余悸,但肖镇长已经喜出望外,落在心头的石头一下就没有了。当然,肖镇长心里明白,邓秀萍心里的石头正在大起来。是啊,八十万,正如邓秀萍所说,这对她来说就意味着要新投入八十万元,等于把前两个幼儿园全部押在新幼儿园上,加之这里距离石板滩中心镇较远,有七、八公里,是镇上最偏僻的丘陵地乡村,一旦有任何一点不测,就血本无归,她这辈子就可能搭进去了。但是,邓秀萍心想,有政府和领导的协调支持,有在解放村办园的前景和自己对幼儿教育的喜爱,有数百个家庭未了的心愿,数百个孩子如果不能获得正常的学前教育对她来说,就是件揪心的事,这让邓秀萍下定了决心,全额负债也要再办第三幼儿园。

决心虽下,资金全无,困难可想而知。邓秀萍再一次为了自己钟爱的幼儿教育事业走上了负债之路,她一边八方借资,一边开始启动,依她的性格,答应了的事情就得雷厉风行去做。为了资金,石板滩镇党委书记邓志发也积极地为她想办法,邓书记两次出面请信用联社相关负责人实地考察,通过评估,破例将贷款资金从3万元提高到15万元。村上虽说有20万元的公共服务资金,但是按规定不能动用,村民们为了能给幼儿园哪怕一点的支持也积极想办法,他们反复讨论,为了让幼儿园能尽快入场,他们通过村议事会和监事会的同意,拿出了2万元的“诚意”资金,这也算尽力了。即便是这样,邓秀萍的前面两个幼儿园的盈余仅仅56万元,自己把离婚时分得的房子也用作了银行抵押贷款,但她还要寻求60万元的资金才能完成幼儿园的建设。农村有句俗话,找不到事做,抓个虱子在自己头上爬,是的,她就是这样一个抓个虱子到自己头上的人。不过,这可不是没事做,她是又一次在做一件为百姓着想、为孩子健康成长,为社会造福的好事,当然也是可能影响自己后半生幸福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大事。

除了资金,第二个难题是选址。由于规划选址地理位置的限制,幼儿园所在的位置一半是坡地,一半处于位置极低的一块废鱼塘,高差相差好几米,光回填土方就要多出几万元,邓秀萍也只能认了。还有移线、通电、通讯线路等一大堆难题,幸好有镇领导的积极协调,最后都一一化解了。经过近6个月的建设,在邓秀萍的辛苦努力下,解放村幼儿园终于赶在8月底前达到了招生条件。邓秀萍把这里定名“解放村幼儿园”,这也是她的“金三角第三幼儿园”。该幼儿园规划、建设更加合理,每一个班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含有活动室、午睡间,每班都配备了电风扇、电视机、VCD机等电教化设施,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和大小多功能玩具,与城市的现代化幼儿园没有两样。这样的幼儿园办在了老乡们的家门口,很快生源就达到了180多人,解放村及其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们再也不愁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幼儿园了,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送孩子到几公里远的镇幼儿园了。解放村的幼儿家长们真的是又一次“解放”,地处边远的他们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务农,安安心心的外出打工了。面对此情此景,乡亲们都打心眼儿夸“邓园长好”!每当家长们一踏上解放村幼儿园,一阵整齐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朗朗儿歌就会飘入你的耳际,无不会心地微笑。

解放村幼儿园虽说又走上了正轨,这一年邓秀萍的压力不但没有减,反而还在随着拖欠的工程款而增加,她使尽了浑身解数,不管她怎么解释,保证,施工单位为了自己的生存也难以给她理解,经常上门催款,可她又无能为力。为此,她偷偷地哭了几场。当然,她知道哭最终也没有用,她只能委曲求全,坚强地撑着,慢慢去消化。经过这一次的重压,本来年轻美貌的邓秀萍一下苍老了许多,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但邓秀萍依然是那么的坚强,她风趣地说:“反正已经老了,漂不漂亮已无所谓”,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坦然的心怀呵!2010年,她获得了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这样的殊荣,成都市也仅她一人!同年,她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新都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2010年度“道德模范·新都好人”荣誉称号。

如今,邓秀萍拥有了自己的三所标准化“金三角幼儿园”,成为石板滩镇唯一授牌的“早教中心”,常年入住学龄前儿童600多人,不仅为当地百姓真正的做到了排忧解难,也使那些本来无法获得正常学前教育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获得了健康成长的机会。每当想起这些,尽管目前依然身背债务,但她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面对事业的成功,邓秀萍并没有打算就此停步。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十六年幼儿教育的艰辛与成功,尤其是在同农村孩子、家长的教学实践中,她思考着深刻的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正常教育已经出现巨大的缺失。很多孩子回到家里,只能由缺少文化知识,或者根本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们除了照看、娇惯,别无办法,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正在被扭曲。她大胆地提出“家长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永远都不失业的职业,而广大的农村,因为种种原因,“合格”的家长并不多,她要给家长们颁发“家长上岗证”!她敢这样想,也正在这样做。她在三所幼儿园都办起了“爷爷奶奶学校”,免费邀请家长们到幼儿园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并将长期坚持下去。据知,这样的学校,其他地方还从未听说过。有了“爷爷奶奶学校”,邓秀萍还是放心不下,毕竟这不能让全体家长,包括爷爷奶奶们都能到幼儿园来培训,尤其是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更难以满足学习的愿望。于是,邓秀萍又决定把自己十多年从事幼儿教育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孩子早期家庭教育方法整理成册,不单是作为“爷爷奶奶学校”的教材,她还要免费赠送给全区三万余幼儿家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啊!这几万册的资料仅印刷成本就要超过10万元!邓秀萍说,不是她账多不愁,这是一件可以惠及社会,提高家长素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事,家长需要,孩子受益,她要发动社会资金和政府领导来共同支持,她的书稿已经写好,正在等待资金排版印刷。我们期待邓秀萍早日了却这一美好的心愿!

邓秀萍的执着,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赢得了百姓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了新都区、成都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省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如今的金三角幼儿园已与邓秀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的事迹已先后在区、市报刊和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不仅仅是在石板滩镇家喻户晓,在区、市幼儿教育战线也是大名鼎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