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家 ——记第三届“道德模范•新都好人”刘小英

发表时间:2019-08-27 11:50 来源: 责任编辑:乐惠蓉

    初次见到刘小英,是在新都街道紫瑞街社区,她正在和社区党委书记陶雪娇商议如何帮助社区的老人度过清凉、安全、舒适的夏天。陶雪娇说:“要多去走访社区的老人,夏季来临,提醒他们注意用电用水,居民们晚上开着窗户睡觉,要注意防盗。”刘小英答:“好的,我去挨家挨户提醒。有几个独居的老人,我专门去提醒他们。”

    说起刘小英,紫瑞街社区党委书记陶雪娇对她的评价是:“刘小英是社区管家,在党员和群众中威望很高,她是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她熟悉社区情况,热心公益,正直善良,大家都佩服她。”

    刘小英出生于19642月,今年53岁,性格开朗,苗条俊秀,待人真诚,快言快语。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像看到了邻家大姐,让人倍感亲切。

    “我是个热心肠,我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和包容,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大家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刘小英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就拿社区老街坊团聚的事儿来说,2017513,在刘小英的号召下,把当年上劳动村、下劳动村、大北街、小北街等20多年的拆迁户通知在一起,摆了10桌坝坝宴,重叙当年老街坊的感情。80多岁的老人赶车前来参加坝坝宴,还有的老街坊抱着1岁多的孙儿也来参加坝坝宴。大家在一起,回忆20多年前住在一个街坊里的往事,大家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感到高兴,由衷的喜悦流露在每一位老街坊脸上。为了筹集坝坝宴的资金,刘小英建议,每一位参加坝坝宴的老街坊出资50元钱,她提供10斤苹果,并负责通知和召集大家。热闹的坝坝宴结束后,刘小英制作了音乐相册和微电影,通过微信发给大家。在音乐相册里,刘小英写道:“一张张笑脸依然亲切,那一声声呼唤宛如从前,借一碗米来,倒一点酱油……时光短暂,岁月如歌,20年的相聚值得珍惜。家和平安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有的老人没有开通微信,刘小英就把冲洗出来的合影照片送给老人。

    “刘妈”,这是社区里的年轻人对她亲热的称呼。刘小英10多年前在桂湖商城卖童装,她负责门市管理,带领几个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起销售童装。刘小英有一手好厨艺,隔几天她就在家里做美味可口的饭菜,端到门市上,请几个年轻的女售货员吃。刘小英非常关心几个女孩,给予她们母亲般的关心和温暖。女孩们说:“你对我们比亲生父母还好,以后我们就喊你‘刘妈’!”就这样,热心肠的刘小英成了大家的“刘妈”。

    刘小英在社区里的工作很多,帮助精神有疾病的孤寡老人王德均、帮助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袁哥、联系区医院为老年人体检、协调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教育贪玩的孩子认真读书……甚至社区里的流浪狗和流浪猫,都是她关心帮助的对象。

    刘小英为紫瑞社区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她在社区没有领取工资和报酬,是社区的“编外”管家。刘小英从单位退休后,每个月有2480元退休工资,她对儿子说:“我每个月的工资,2000元自己用,那480元用来做公益,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儿子非常支持母亲的做法。

    刘小英的儿子名叫曾俊韬,出生于19893月,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南充、新都等地开了贸易公司,事业有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曾俊韬也投身公益,他常常从公司带回小礼品,分发给社区的老人和儿童。

    午后的紫瑞街社区,热闹的街道安静下来,老人们惬意地坐在小区门口的竹椅上摆龙门阵。“大家坐好,报数!”刘小英爽朗的笑声响起来,“大家等我哈,我去拿小礼物。”言毕,刘小英转身回屋。

    老人们伸长脖子,笑眯眯地张望着。“刘妈给大家送礼物,还要发糖糖。”邻居李婆婆轻轻拍着怀里的孙儿说。刘小英提着一个塑料袋,款款走来。她外出旅游,塑料袋里装着给邻居们带的纪念品,还有儿子公司的小礼品和糖果。刘小英一一把礼品分发给大家,老人们连连夸奖:“刘妈,谢了哈,你太有心了。”

    2017512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汶川大地震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护士节。刘小英在新都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志愿无偿捐献遗体申请书,她对儿子说:“我很早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我死后,就把自己的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刘小英指着自己的眼睛说:“你看,我的眼睛美丽又清亮,我的眼角膜非常好,可以移植给需要的人。你一定会支持我这个伟大的壮举!”儿子被母亲的一席话逗笑了。他同意了母亲的想法,帮母亲填了申请书,并在近亲属同意栏上签字。

    紫瑞小区56号院落居住着一位74岁的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王德均。为了让王德均安享晚间,社区干部为她安排了一楼的一套廉租房,王德均每月有一千余元的养老金,社区安排专人保管王德均的养老金,根据她的需要,为她买米买菜和其它生活日用品,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记录。王德均高中毕业,年轻的时候当过知青,心灵手巧,在女知青里非常出众。她和一名男知青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男知青回城,和另外的女人结婚。王德均心高气傲,思想传统,经受不住打击,导致精神失常。她常常对邻居谩骂,院落的居民都不敢接近她。王德均喜欢动物,她的家里养着2只流浪狗,有一个房间挂满了死猫死狗的尸体,臭气熏人。

    王德均精神失常后,认不清人,但是她认得出来刘小英,这和刘小英长期以来对她的关心和照顾是分不开的。刘小英是整个院落里唯一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王德均家的人,刘小英为她买菜,为她整理房间,为她理发、洗衣服、洗袜子,还常常变换着花样和口味为她送可口的饭菜。刘小英理解王德均,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刘小英家里有3个冰箱,其中一个冰箱是专门为王德均准备的(因为王德均不会用电)。现在,王德均想吃什么,就会直接喊“刘妈,今天你去给我买点水果。”或者喊:“刘妈,我想穿一件带红花花的衣裳,你去给我买一件。”

    王德均不会用电,不会用打火机,她煮饭用柴火、烧蜂窝煤,天黑了点油灯。她只用火柴,火柴在市面已经很少流通,刘小英在纸火铺买来火柴,站在王德均家一楼的阳台边亲热地喊:“老王、王姐、亲爱的,我给你买的火柴。”王德均伸出手接过火柴。刘小英捡拾枯树枝,绑成捆,一捆一捆送给王德均。刘小英叮嘱社区的绿化工,把修剪下来的树枝留着给王德均烧柴灶。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刘小英买来粽子、盐蛋、皮蛋、月饼等食品,给王德均送到家里。刘小英煮了可口的饭菜,就一碗一碗、一盘一盘地端给王德均。刘小英还给王德均喂养的2只流浪狗准备狗粮,有时端来肉饭给流浪狗吃。

    采访期间,我听刘小英娓娓讲述着照顾王德均的一件一件“琐事”,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刘小英都记在心上。我想,王德均这样患有精神疾病的孤寡老人,在党的政策关怀下,住上了廉租房,每个月领取养老金,还有社区干部和热心群众刘小英等人的照顾,她一定能够安享晚年。

    在社区里,袁哥一家人也是刘小英长期关心帮助的对象。袁哥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的妻子也患有精神疾病,早年因车祸去世。袁哥独自一人带着女儿,有时推着自行车去卖春联、卖风筝。袁哥的疾病发作时,对周围的人又打又骂,有时邻居甚至喊来110进行调解。袁哥性情急躁,常常责骂女儿。刘小英前去劝解:“袁哥,有啥子话好好说嘛,女儿这么乖的。” 后来女儿读了职高,找了对象,结婚后生了一个男孩。在社区干部和刘小英的帮助下,袁哥的病情平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女儿一家人回娘家,袁哥笑眯眯地牵着2岁的外孙去买零食,刘小英说:“袁哥,你的孙娃子好乖啊!”袁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说:“春节发慰问品,你一定要通知我到社区领哈!”刘小英说:“好的,袁哥,我第一个通知你。”袁哥信任刘小英,刘小英也时刻把袁哥一家的冷暖挂在心上。

    “刘妈,我们5个老人要出国旅游,需要体检证明,你带我们去区医院体检哈!”社区里的老人体检,常常给刘小英打电话。“好的,今天下午就带你们去医院预约,明天上午安排大家体检。”刘小英干脆地说。刘小英熟悉区医院的医生护士,社区的老年人体检、住院需要床位、挂号预约,都会找刘小英帮忙。刘小英总是非常爽快地答应,急老人之所急,想老人之所想,为社区里的老年人解决了很多困难。刘小英对区医院的医生护士非常好,她有2个同学在区医院工作,刘小英做了好吃的饭菜,经常端到科室里,请加班和值班的医生护士们吃。她的真诚和热心让医生护士们深受感动。

    刘小英热心助人,不计回报。她特别关心社区的老人和儿童。邻居熊爷爷今年100岁了,他是一名老中医,每年的端午节,他都要自费买几百元草药,把陈艾、菖蒲、薄荷、藿香、丁香等十几种中药晒干后研成粉,用纸包好,发给社区里的人,叮嘱大家缝一个布包,把药粉放进去,把药包挂在床头或者挂在身上,既能祛病,也能防蚊虫叮咬。熊爷爷退休以后,每年端午节都给群众制作中药包, 一直坚持了20多年。谁家的孩子感冒或者肚子疼,熊爷爷把孩子抱在怀里,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方法,准确诊断孩子的病情。熊爷爷拿出纸笔,开出药方,要求家长按着药方抓药,他指导家长把药熬好,给孩子服下。孩子病愈了,家长也放心了。熊爷爷医术精湛,关心群众,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有一天,熊爷爷在小区门口的竹凳上坐着,和邻居摆龙门阵。说话间,熊爷爷挪了一下竹凳,意外发生了。竹凳的两条腿一下子陷进了水泥地面的排水凹槽里,熊爷爷栽倒在水泥地上,头上磕出了血,当时大家都吓呆了,没有人敢上前去把90多岁的熊爷爷扶起来。

    刘小英见状,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赶到后,刘小英陪着熊爷爷一起到医院,她跑上跑下挂号、交钱、拿药,忙完后,刘小英电话通知了熊爷爷的儿女。熊爷爷的儿女到了医院,看到老父亲已经得到了医生的妥善治疗,伤情稳定。熊爷爷的儿女们非常感动,想送钱给刘小英表示感谢。刘小英拒绝了,她说:“钱,可以帮人,也可以伤人。我不收你们的钱,帮助熊爷爷是我自愿的。熊爷爷早些年一直关心大家,我还要感谢熊爷爷。”刘小英朴实的一番话,让熊爷爷的儿女感到很温暖。

    “听话,你再调皮捣蛋,我就喊刘妈了!”紫瑞街社区的家长们总是这样呵斥贪玩的孩子。听到“刘妈”这两个字,贪玩的孩子吐一下舌头,慌忙丢下手中的玩具,跑向书桌,捧起书本认真学习。在紫瑞街社区,“有事情,找刘妈”,是大家的口头禅。在大家眼里,“刘妈”是社区管家,“刘妈”无所不能,“刘妈”是新都好人,“刘妈”煮的饭菜最可口……最关键的是,这是大家的“刘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