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一所幼儿园,一颗师者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3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德蓉成了一名教师。30年的教育生涯,曾德蓉勤奋努力,用心付出,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了钟情的教育事业。不过退下来养病在家的曾德蓉并没有闲下来,而年轻时一段伤心的回忆却更加频繁的闪现出来。
当年曾德蓉的儿子已经三岁多了,可是由于上不起幼儿园只能每天跟着她去上班。她在教室里上课,儿子在离自己不远的操场上独自玩耍。有一次儿子生病了,曾老师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床上,喂完药就去上班了,可等她上完课打开教室一看,自己的孩子不知何时爬到了教室门口,正满脸绯红地睡着了。那一刻,曾德蓉觉得非常对不起孩子,她下定决心将来自己有钱了,一定要办一所幼儿园,让那些经济困难得家庭的孩子都能读上书,受到很好的教育。
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年轻的曾德蓉的心里,现在,它又开始撕扯着年近50岁的曾德蓉的心。
只是现在,曾德蓉决心把梦想变为现实。
曾德蓉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把准备给儿子以后结婚用的钱也挪用了过来吗,东拼西凑集齐了几万元。当时她住在紫瑞小区,她的想法得到了小区居委会主任刘明根的支持,他们把一个空地和两个车库都给了曾老师用,然后曾老师又在那里买了一个公房,把土地连成了一片。但是当时那里只是一个烂坝子,地很烂,墙也很矮很烂。曾德蓉就先想办法把墙加高,没有后门又需要打墙,所以她又继续想办法做楼梯,铺地面。为了砌墙,还搭了一个棚子,凌晨一点多还在往外运垃圾。
创业的艰辛并没有难倒曾德蓉,在幼儿园的筹备过程中,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她还带领员工自己动手刷漆粉墙,小朋友的桌椅板凳和玩教具都是她和员工们亲手制作的。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曾老师每天工作在十五六个小时左右,手磨破,腰酸背痛……一番辛苦后,贝贝幼儿园于1999年9月1号开始了第一堂课。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能有读书的机会,曾老师始终把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作为她们的责任。目前,这所幼儿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幼儿园上上下下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比如学校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采取了减免学费的办法,比如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需要,把幼儿园办成了一所无假日幼儿园、临时班。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一些身体残疾和智障的孩子也送到了曾老师的幼儿园,老师们在曾老师的带领下,总是毫无怨言地付出,努力让这些孩子可以得以更好的成长。家长有困难,一个电话打到幼儿园,老师们就会帮助解决。对待每一个小朋友曾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用心。
为了寻找一条适合幼儿园发展的路子,曾老师走访了许多同行,向其它地区的私立幼儿园取经,并结合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验建立了由“园长—总教研组—年级教研组—卫生保健组—保育组—后勤组”的网络管理系统,使教育管理有条不紊。在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中,曾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行的交流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十几年过去了,贝贝幼儿园由最初紫瑞小区的一个校区发展到包括新泰路和正因校区的三个校区,从最初的几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名学生。每天曾老师都要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之间,检查学校的教育情况,检查小朋友的午休情况,安静的寝室里,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让她心中感到很平静。
“无论家庭经济好坏,无论这个孩子穿得好坏,无论这个孩子长得漂不漂亮,就是你喜不喜欢,必须是一样的。孩子的教育必须是公平的。就是喜欢孩子,喜欢这份事业。”
曾德蓉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每天都沉浸在快乐中的曾老师就连自己的病什么时候好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动。
就这样,曾德蓉用爱支撑起了自己的梦想,也为社会——外来务工子女解决了上幼儿园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