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小萌:我是上帝送给妈妈的天使,虽然我一生下来就有残疾,但是,只要在妈妈的怀抱里,我就永远是幸福的孩子。
陶金花:亲爱的女儿,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妈妈心中永恒的四月天。亲爱的女儿,你和我生生相依、不离不弃,我要坚强地支撑起你的未来!
看望中的感动
2011年7月9日,夏日炎炎,我和新都区文明办小唐走进新都铝箔厂家属院,一位穿着碎花衣裤的中年妇女在一幢楼房前笑意盈盈地望着我们。女人的个子约有1.65米,大大的眼睛、白净的皮肤。
“陶阿姨,我们来看看你。”还隔着十来米远,热情的小唐就招呼起了陶金花。
“谢谢你们来看望我和小萌。”边说着,陶金花边把我和小唐带到二楼的家里。
推开门,一位少女坐在沙发上,用清朗的声音对我说:“谢谢阿姨来看望我。”
细心的小唐带来两本书送给小萌,一本是《中华是我家——2011第二届全国优秀童谣评选获奖作品集》,另一本是《我们在长大——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成长记》。陶金花翻开书,说道:“小萌最喜欢语文课,喜欢看文学书,尤其是曹文轩的书,她都看了几本了。这不,我又从新都区图书馆借了一本给她看。”
与少女打了招呼,我坐下,少女的头侧着,眼睛斜视,双手不能自然地张开。虽然在采访前,我已经对“坚强母亲陶金花”的故事有所了解,但面对眼前的这个患有脑瘫的少女——陶金花的女儿小萌,我的心里猛地紧了一下。小萌的情况比我事先了解的更加糟糕: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她无法站立;因为先天弱视和斜视,她的视力很差,上课时,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左右的字,只有下课向老师和同学借笔记补抄;考英语时,用2B铅笔填写答题卡,手不听指挥,常常抓不住定准,填写在外面。她的身体平衡能力、双手协调能力和绘制图形的能力,几乎都没有。
但是,令我震撼的是,小萌一直在微笑,有时还不由自主地笑出声。陶金花就对女儿说:“笑啥呢?”言罢,陶金花也笑起来。这是母女之间的一种默契,因为,在陶金花看来,女儿还在,在自己坚强的臂膀里;在小萌看来,妈妈还在,在自己柔弱的、随时需要帮扶的身边。
我们聊着聊着,就聊起了5.12大地震。陶金花说,当时小萌正在桂林小学读书,她为了照顾女儿,在女儿读四年级时,她就在桂林小学做起打扫清洁的工作。地震那天,她刚刚把女儿扶进教室坐下,教室就摇晃起来。同学们都跑了出去。小萌无法站起来跑,陶金花就牵着女儿的手,一直陪着女儿,直到有一个跑出去的同学朝教室里大喊:“快出来,地震了!”陶金花才扶着小萌一步一步走出教室。
后来收看电视节目,小萌被废墟中那个握笔女孩的镜头深深感动,至今一提起,就哽咽。小萌说,那个女孩的坚定执著让她感动,她一定要学习那个废墟中握笔的女孩,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读书。陶金花补充说,小萌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只要女儿坚持读书,她就一直陪着女儿。
生命中的磨砺
陶金花是山东人,1969年进川时,她才8岁。1994年,她随单位从广元迁来新都,在铝箔厂上班。1995年,35岁的陶金花怀孕了,因为有过习惯性流产的经历,从怀孕3个月起,她就住院接受保胎治疗。她希望这次腹中宝宝身体的器官组织最大限度的发育完善,能在足月或尽可能接近足月时分娩。在陶金花的努力下,这个坚强的小生命终于在她的腹中一天天长大,怀孕7个多月时,她生下了女儿小萌。小萌是早产儿,生下来只有4斤重,在保温箱里住了一个月才出院。
望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陶金花亲吻着女儿粉嘟嘟的小脸蛋,轻轻握着女儿柔嫩的小手,初为人母的她幸福极了。她和丈夫精心呵护着这个孩子。
但是,在小萌一岁时,陶金花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小萌的姿势异常、视力异常、手的运动不灵活,最严重的是女儿不能站立。陶金花急了,抱着女儿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患有脑瘫。医生告诉她,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从医生的诊断中,陶金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女儿将终生残疾,无法站立,生活无法自理。陶金花抱着幼小的女儿,失声痛哭……
冷静下来后,陶金花一边照顾小萌,一边思考是否再生一个孩子。因为自己有习惯性流产,通过保胎才生下了女儿;加之已经37岁了,再生一个孩子将要面临更多的妊娠风险,比如流产、早产、胎儿异常等等,自己也有可能出现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最终,她放弃了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辞去了心爱的工作,专心专意地抚养女儿,给女儿治病。
那段时间,陶金花从幸福的顶点降到了痛苦的极点,她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埋怨自己没能照顾好小萌。丈夫和母亲都劝慰陶金花,勤劳宽厚的丈夫说:“你专心带女儿。你辞职了,不要怕,家里的生活开支,有我呢!我把工作干好,挣钱养活你们母女俩!”
求学路上的艰辛
小萌幼时很聪明,能够准确地记住时间,有时陶金花考小萌:“上周星期三是几号?”小萌很快就能准确回答出来。陶金花再问:“下周星期五是几号?”小萌又准确地回答出来。陶金花心里一喜:虽然孩子的双腿不能站立,但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可以送到学校读书!
到了上学的年龄,陶金花背着女儿走进了马超小学,开始了艰辛的求学之路。
每天清早,陶金花把女儿背下二楼,然后放在自行车上,骑车带着女儿去学校。
上午课间操时,陶金花准时到学校,扶着女儿上厕所。
中午放学,陶金花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吃午饭。午休后,又把女儿送到学校。
下午放学,陶金花又去接女儿。
就这样,陶金花每天要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四个来回。
萌萌读小学四年级时,转学到了桂林小学,这样离电子路的家就更远了,仅仅单程骑自行车就需要30分钟。为了方便照顾女儿,陶金花在桂林小学做起了打扫清洁的工作。这样,她就可以清晨和女儿一起到学校,下午和女儿一起回家,只奔波一个来回了。中午,女儿还可以在清洁工的临时宿舍里,和自己挤在一个小床上,休息一会儿。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母女之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陶金花问女儿:“你老是笑什么,总是傻笑。”
小萌:“我不笑还能活下去么?”
之后是许久的沉默。
小萌嘻嘻哈哈地说:“别难过,我就是和你说个笑话,我活得好着呢!”
一天,陶金花抱着女儿,忽然发现她有点抱不动了,女儿帮她数着头上的白头发。她心里一真慌乱,心想:将来小萌长大了,自己和丈夫没了怎么办?她努力让自己通通都不去想。女儿还活着,就是她最大的希望。
2010年,14岁的小萌小学毕业了,她坚持要上初中。陶金花充满了希望:“只要女儿有希望,我就要帮她,无论走多远。”
上初一时,小萌已成长为一个身高1.60米的少女,50岁的陶金花已背不动女儿了,就让小萌自己扶着楼梯下楼,然后坐在轮椅上,把女儿推到升庵中学去读书。上午的课间操时间,陶金花要到学校去,扶小萌上厕所。就这样,陶金花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接送和照顾小萌,每天四个来回,从不间断。
生活中的默契
在新都区电子路铝箔厂的家属院里,从小萌出生时起,陶金花一家三口就一直居住在一间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只有丈夫一个人上班,生活不宽裕,但在陶金花的精心操持下,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
在这间简陋而整洁的房子里,客厅的一角,放着一个助步器;卧室的角落里,放着一辆轮椅;卧室的窗前,有一个长1.5米、宽0.8米、高1.2米的长方形的钢架,这是心灵手巧的父亲专门为女儿量身定做的可站立学习器具。
有时,小萌坐久了,陶金花就提醒女儿:“去站着学习一会儿。”小萌就用双手支撑着沙发,一点一点挪到卧室的门口,再扶着门框,挪到床边,顺着床边,一点一点挪到可站立学习器具旁,然后弯腰钻进钢架里,再扶着钢架,一点一点把自己支撑起来。这样的一个过程,普通人只需要一分钟,但小萌却用了5分钟,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终于,在可站立学习器具钢架的支撑下,小萌可以“站”着看书和写字了。我专门拍摄了一张照片,定格下小萌读书的情景。我多么希望,小萌能真正的站起来,迈着修长的双腿,走到我面前,甜甜地朝我笑。
看到陶金花日复一日精心照顾着小萌,邻居问小萌:“妈妈对你这么好,以后妈妈老了,你也要照顾妈妈啊!”
小萌答应着,却急起来:“我非常非常想照顾妈妈,可是因为我的残疾,却让妈妈跟着我受苦!”小萌急得哭起来。
陶金花连忙抹去女儿脸上的泪水,宽慰小萌:“妈妈知道小萌的心,知道小萌心疼妈妈。”
小萌读初一时,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同学们多关心和帮助小萌。有时,同学借笔记给小萌抄;有时,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为小萌单独补习。生活在这个团结友爱的班级里,小萌很开心。
有一天上午的课间操时间,小萌非常想上厕所,可是妈妈还没来,同学就扶着小萌上厕所。哪知小萌的双手死死抓住同学的手,同学使劲往上抬,小萌便使劲往下压,同学只好站在原地扶着小萌,两个人的汗水都急出来了。正在这时,陶金花赶到了学校,只见她轻轻牵引着小萌的双手,巧妙地用劲,小萌在母亲的扶持下,走进了厕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奇:“我们用了这么大的劲儿,扶着小萌却走不了两步。”陶金花笑了:“我最了解小萌,要用双手轻轻抬着小萌的手,牵引她,小萌就可以走路了。最关键的是,要用巧劲儿!否则,扶小萌的人一使劲儿,小萌就使更大的劲儿!小萌这孩子,虽然腿上没劲儿,但是手上的劲儿可大着哩!和别人掰手腕比赛,她经常都能赢!”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就是母女之间的默契,真是知女莫如母啊!”
微笑面对未来
2011年7月9日,“花约香城——中塑·成都国际贸易中心2011年成都(新都)荷花桂花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桂湖公园里,游人如织,桂湖红莲娇艳地开放着,装扮了夏日的荷塘。
在陶金花家,15岁的萌萌穿着粉红色的上衣、粉红色的塑料拖鞋,宛如风雨中一支亭亭玉立的荷花,从一开放就经受了人生太多太多的风雨,却依然美丽、坚强!
谈到将来,陶金花说,她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女儿现在学会了扶着东西走路、刷牙、穿衣服、看书、写字,但女儿还不能自己洗衣服、做饭,不能单独外出。她低下头叹了一口气,“我今后老了,女儿怎么办呢?”
女儿小萌说,她的心愿,就是妈妈永远年轻,永远陪伴和照顾着她。
坚强的陶金花抬起头对我说:“不去想今后,就这样一天一天过,一家人平静而快乐。小萌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照顾着女儿,我们在一起非常快乐!”
临别时,小唐翻开《我们在长大——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成长记》一书,指着可乐男孩薛枭的故事对小萌说:“这个男孩在地震中被埋了70多个小时,他的右手被高位截肢,有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比如用左手吃饭、写字等。但是他用左手去奋斗,去创造幸福。现在,薛枭在上海财经大学读书了。”
我对小萌说:“你是个漂亮的姑娘,要像林浩、薛枭这些抗震救灾小英雄学习,克服困难,永不退缩,永远自信!最重要的是,你有一位令人尊敬的、非常坚强的母亲,相信有母亲的支持,你一定会实现多彩的人生!”
采访结束后,一想起这对母女,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下来,我被她们母女之间的默契、一生一世的不离不弃和陶金花那无私博大的母爱所深深感动。我想起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写给长子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著变。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初为人母的林徽因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样,陶金花用伟大的母爱支撑起了女儿残缺的天空,在她心中,女儿永远生活在她的身边,永远是那个随时用清朗而爱娇的声音呼唤她,需要她帮助的人。女儿小萌,就是陶金花心中的爱、暖、希望,是她心中永恒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