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保姆——张光维

发表时间:2017-06-26 15:16 来源:作者:倪继金 责任编辑:zq

她普通,平凡,深藏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之中。在中央文明办2010年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新都区委宣传部、新都区文明办同《天府早报》一起策划推出了“真情保姆”张光维的连续报道,引起省、市、区新闻媒体的关注,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动人事迹。2010年,张光维被评为“道德模范·新都好人”、 “道德模范·成都好人”、“中国好人榜”好人。

2011年629日,成都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基层”巡讲活动在新都区龙桥镇综合文化中心三楼会议厅举行。笔者有幸参会,见其人闻其声。张光维在台上演讲,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她的动人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人美,心灵更美。

7月7日,雨过天晴,恰逢小暑,阳光灼人,酷热难受,龙桥镇党政办宣传干部朱文蓉陪同我到杨建村3组去看望张光维。

张光维与众多的农村年轻妇女一样,1.55米的个子,110市斤体重,肤色白皙,瓜子脸型,油黑的秀发,额前蓄着刘海,热天图凉爽把后面的头发用橡筋束在一起成了“马尾松”,显得年轻俊俏,漂亮精神;细眉下,两只聪慧的双眼皮大眼睛,水灵灵的眸子闪烁着睿智。她腼腆内向,话儿都装在心里。有人说:“张光维一张口就能看见她的心。”当地人说:“她是从泸州山区飞到成都平坝的一只金凤凰。”

1982年8月,她出生在泸州市厚山镇龙凤村七组一户贫穷农民家里。父母生养她们三姊妹,她是老二。父亲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6岁上学回到家里就帮着割猪草、放牛,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读到初中一册,无钱交学费便辍学回家务农。眼见全村青壮年男子汉都外出打工挣钱,闯天下、赶大潮,留下来的全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看守家园,14岁的她,人小心大,也要出去闯一闯。1997年夏天,她告别父母到泸州城里找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无论在城市或农村富裕家庭,14岁的孩子,父母都视如掌上明珠,称为“小公主”或“小皇帝”,有的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谁又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远去他乡打工啊?山里,贫困农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找工作并非易事,张光维年龄小,身子又单薄,好几天都无人问津。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位穿着朴素,慈眉善目,机关干部模样的中年妇女不嫌她瘦小,看中了她。试探地问:“小姑娘,你要找什么工作?”她说:“干啥都行。”“你愿不愿意帮我带孙子做家务?”她说:“愿意。”双方谈妥,管吃管住,试用一星期,月工资70元。她就这样走进了这位中年妇女的家,后来得知这家人与她同姓张,丈夫在林业局工作,妻子娘家姓何,在政府机关上班,张光维就叫她“何阿姨”,叫她丈夫“张叔叔”。何阿姨前前后后请过7个保姆,张光维是第8个了,有的是嫌工资低,有的是何阿姨不满意,干的时间都很短暂。当这家人的保姆,张光维开始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农村烧柴禾秸杆,城市烧蜂窝煤,做家务,洗衣服、做饭、带娃娃,开电视、用冰箱、洗衣机等等,都要从头学起。城里人爱清洁讲卫生,农村人就不那么讲究。比如刷牙的牙刷、洗脸的毛巾用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更换,而农村的人认为是浪费就舍不得换。好在张光维听说听教,不固执己见,在干中学,学中干,心灵手巧,手脚麻利,把何阿姨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衣服洗得很洁净,孙子带得使主家丢心放心,看家守屋尽心尽责。她嘴巴又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一星期试用下来,获得何阿姨的点头认可,鼓励张光维说:“小姑娘,好好在这里长期干下去,我不会亏待你,下个月工资给你添到80元。”

开始是何阿姨带着张光维到市场去买菜,后来熟悉了,就让她一个人去买。张光维心细,随身带着本子和笔,每天买些啥子菜,多少钱1斤,多重,多少钱,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何阿姨下班回屋,她就把帐本拿给她看,把剩余的钱退还给何阿姨,哪怕是一两角钱,也泾渭分明,从不含糊。真诚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张光维的诚实能干,逐渐赢得了何阿姨全家的喜欢和信任。

何阿姨的女儿张琴(化名)在外地上学,儿子在外工作,媳妇又不在身边,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何阿姨回到家里有时不免要产生寂寞孤独思亲之情。懂事的张光维像知道她的心事一样,常用自己的心去换她的心。每天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张光维第一个月领到70元工资,拿回家60元,留10元做零用,当她知道何阿姨想吃枇杷,把留用的钱拿5元从市场买回又大又甜的枇杷叫何阿姨尝鲜;给她摆开心的龙门阵,陪何阿姨逛街,想办法为她排忧解愁。何阿姨见张光维换洗衣服少,常常给她买新的,生活上给予母亲般的关爱。张光维也从何阿姨的言行上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时间是催化剂,渐渐地,二人知心贴心,亲如母女。

有一天,何阿姨说:“光维,我女儿很少回来,要不你就认我做干妈吧。”如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金钱至上,互存戒心,在一起朝夕相处,能说句掏心窝的话是不容易的。张光维想:认何阿姨做“干妈”,不但可以排解她思念女儿的痛苦,还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切,便“要得,要得”,脆生生地叫了声:“干妈”。何阿姨眉开眼笑“哎”地答应着,乐得她和丈夫张太华都哈哈大笑后说:“好事,我们又多了一个乖女儿”。人间温馨在这间小屋流淌。从此,何阿姨真把张光维当成亲生女儿,张光维也有了城里的“亲妈”。何阿姨记性好,此后每年张光维的生日,她都要给干女儿买生日礼物;何阿姨也没有忘记自己说的“不亏待张光维”的话,从1998年元月就把张光维的月工资增加到100元。张光维也不辜负何阿姨,有人看中她,想挖何阿姨的“墙角”,雇她去当保姆,说干的活比现在轻松,她并不为之所动,婉言谢绝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转眼就到了1999年,何阿姨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患有内风湿和肾盂肾炎肾萎缩,到重庆一家医院去住院治疗9天,诊断为:尿毒症。张光维去医院陪伴,照顾何阿姨。听医生说出何阿姨的病情,心疼不已。何阿姨出院回家,张光维服侍照料得更加细致周到,家务事一手揽完,不让她再帮着干。何阿姨看着张光维每天如此辛劳,心里过意不去,叫她歇会儿,张光维说:“干妈,你安心养病,这些不是重活,我能干,不累。”何阿姨“哎”地呻唤了一声说:“幸好媳妇把孙子带去了,要不然,不晓得要把你累成啥样子啊!”

何阿姨的病日趋严重。张光维从旁察觉,因为治病,何阿姨手中的积蓄已经花光,只靠每月的工资了。买菜买米割肉等日常生活开支,她一反常态叫张光维买相因便宜的,有时当买的营养品,她也不让买,说要节省,不要浪费。张光维想,患病的人除药物治疗外,身体的营养要跟上,才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咋能俭省呢?她知道这是何阿姨顾面子,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积蓄已花光,囊中羞涩了。她左思右想有了主意:既然何阿姨已把我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我也要从心里把她当成“亲妈”,女儿服侍母亲,为母亲干活是尽孝心尽义务的,是不能再要工资的。她向何阿姨提出:“你现在有病,经济困难,我们母女共度难关,我不能再要你的工资了。”何阿姨和家人都不答应。张光维说:“你们不同意我就离开。”看她的态度坚决,心意诚恳,何阿姨只好答应下来。

张光维看到何阿姨的经济日益紧张拮据,也很着急,见学校附近摆地摊卖文具生意不错,能赚到钱。她安排照顾好病人后,下午就到那儿去摆地摊,赚钱来补贴这家人的日常开支,尽力帮助这个家道中落的家庭。

2003年7月,何阿姨的病情突然加重,住进医院,次日就发了病危通知书。此时张光维的老家带来的口信:父亲得了重病,要她回去照顾。这可难坏了她:一个是亲生父亲,一个是视自己如同亲生女儿的“干妈”。谁轻谁重,轻重难分。人,没有分身术,一个人也不能分成两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边占的比重多,那边自然就要少。她看到睡在病床上的何阿姨痛苦的眼神里流露出需要她留下的恳切目光,她心想:父亲还有妹妹、母亲照顾,何阿姨更需要她,离不开她啊!她毅然决定留下,紧紧握住何阿姨的手说:“何阿姨,你放心,我留下来照顾你。”何阿姨面露笑容,眼含泪花,被她握着的手抖动着,像是在说:“谢谢!谢谢你!”

一个月后,何阿姨离开了人世。她没有实现要亲自送“干女儿”出嫁的诺言,等不到那一天了!去世前,她把儿子、女儿和张光维叫到床前喘息着说:“我不行了,我要走了,光维对我付出了很多,我要对得起她。我和老张商量过了,他亦同意,住的这套房子留给你们,把房子分成了三份,你们一人一份。”这是没有立字据的口头遗嘱。在这之前,她曾由女儿陪同去过公证处办公证,因为没有钱交2000元的公证费没有办成。张光维断然拒绝说:“何阿姨,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房子我不能要您的。”

按照何阿姨生前的嘱咐,何阿姨所在单位把1万多元抚恤金交给张光维,她也没有收下。在市场经济下,有的人一切向钱看,张光维这个普通得像一棵小草一样的农家女子,不为钱所动,只会付出,不求回报,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村女性美好的心灵和人间的温馨。

办完何阿姨的后事,张光维急忙往家里赶,还没有到家,就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她顿时昏厥过去!父亲咽气的时候,她不在身边,没有赶上见最后一面。她抚着父亲的遗体号啕痛哭!她对父亲的感情是难以弥补的,对何阿姨却献出了人与人之间无血缘关系的难得真情。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张光维又到城里去照顾“干爹”张叔叔。

2004年2月,张叔叔去世,张光维才离开了生活七年不离不弃的“家”。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张光维认识了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杨建村3组的男青年胡宗超。这个小伙子,人长得高大帅气,在当地沙石站当司机运载沙石。通过相互了解,200711月,25岁的张光维同29岁的胡宗超领取了结婚证。20088月,女儿小艺出生,过着三口之家幸福的生活。然而张光维做梦都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对于她这样的坎坷!女儿小艺经常感冒去新繁二医院医治,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心脏有问题,建议去川医作进一步的检查。川医检查的结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室严重缺损。医生告诉张光维:如果及时手术,有90%的可能保住生命恢复健康;如果不做手术,小艺的生命只有一两年。但做手术需要10多万元的费用。

“啊,你说什么?”如晴天霹雳使张光维一下子懵住了!要花这么多钱?这对于张光维来说,如坠入绝境的天文数目;丈夫原本左眼失明,春节前出车又伤了右眼。这接二连三突然袭来的磨难,像雪上加霜,这个农村中刚组建不久的家庭如何能承受得了呀!

张琴得知了张光维的困境,隔三岔五打电话询问小艺的病情,并给张光维寄钱,叫她给小艺买营养品。然而,她在父母去世后的日子也过得很不如意:丈夫与她离了婚,她将父母留给她的房产卖掉,准备拿剩余的8万元钱带儿子到海南去谋生。当她知道张光维眼下更需要这笔钱,因此决定把这8万元拿给张光维救小艺!张光维却一口谢绝了:“心意我领了,钱决不能要,你正需要这笔钱,我不能拖累了你们母子呀!”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2010316日,省、市、区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张光维的困境,短短几天她就收到了3万元的善款。得知手术费还不够,新都电视台及时和宝光寺联系,宝光寺捐赠7万元,新都区工商联合会、龙桥镇政府、创新家具厂等也慷慨解囊。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4131230分,感动了无数市民的“真情保姆”张光维的女儿小艺终于进入了四川华西医院手术室。

13时30分,华西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安琪教授走上手术台。数十分钟后,小艺心脏里左边那个裂开的二尖瓣被成功缝合,“乱窜”了一年多的血液,终于被“截断”……经过整整5个小时的手术,小艺缺损的心室被成功补上,手术很成功,女儿获得了新生。张光维笑了,这是她几个月来的第一次笑,笑得那么甜美,眼睛里噙着感激的泪花。

“感谢好心人”、“感谢医生”、“感谢护士”,42114时,张光维和医护人员一一告别,抱着女儿小艺坐上了回家的汽车。亲友乡邻们都为她高兴,向她祝福。

小艺出院后,张光维毅然将剩下的36000元爱心款全数退回,交由新都电视台用于资助其他需要资助的人。在恢复期间,小艺又犯了一次病,张光维不得不向亲戚借了2万元,有人对她退钱的行为表示不解,她说:“大家给我捐钱,解决了我女儿做手术天大的困难,后续治疗费用,我夫妻俩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人不能贪心,剩下的钱我决不能再要啦,要了我心里不安啊!”两夫妻把包产田的农活干完后,丈夫上班,张光维也到厂里打工挣钱,“二人同了心,黄土变成金”,她牢记着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换取应得的报酬,建设小康富裕的家。

2010年93日《人民日报》在6版要闻《身边的感动》栏目以“真情保姆张光维”为题报道并刊发快评《真情实意提升生命纯度》,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人民网、凤凰网、网易等数十家媒体予以转载。

2010年10月,张光维荣登“中国好人榜”。

川西平原,阡陌纵横,自由灌溉,稻田碧绿,树木成行,张光维住在竹木掩映的农家小院中。公婆家两兄弟,她分得一间一楼一底的简易楼房,右侧搭个偏偏关养着几支鸡。不远处有几株枝叶繁茂的黄桷兰,盛开着人见人爱的微黄色的花朵。她的事迹也像那馥郁的花朵一样,香得很远。女儿小艺手术康复后已送到瑞云社区幼儿园上学,早晚接送,中午在园里吃顿午饭。今天,她如约没有去上班,在家里等候我们,摆谈中她丈夫胡宗超骑着摩托车把打的两口袋米运回家放在屋里,又匆忙地骑着车上班去了。我见她房屋墙壁上没有帖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办颁发给她的鲜红奖状,问她:“为啥不贴呢?”她说:“装在心里比贴上好。”是呀,她说得对,对荣誉不能炫耀。她也不曾留心过,20多岁的女性是该像花一样的饱满、艳丽,还是像草一样的顽强、秀美,她只是毫无怨言地默默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她说:“我很感动,在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我,让我最亲爱的女儿获得新生。每当我想起那些好人为我病危的女儿献出真挚的爱,我就觉得非常幸福,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这种爱让我们美好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晃就快要耽误张光维半天时间了,我们起身同她告别。她说:“请你们带个话,我的女儿能得到救治,全靠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祝好心人一生平安。”

张光维退还的爱心款,201011月在新都电视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又救助了新都区新都镇朱王村的心脏病患儿娜娜,爱心得以延续……

张光维感到很欣慰、很释然。

时光可以冲淡过去,但是爱心编织的岁月永远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