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进非遗课堂 感受蜀绣魅力

发表时间:2017-11-20 17:16 来源:金东公益 责任编辑:zq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用的刺绣原料是丝绸和丝线,早在远古时期,四川盐亭人-黄帝元妃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古蜀大地的丝绸文明孕育了发达的丝织技术,使蜀绣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又为蜀绣发展兴盛创造了产业和文化环境,清代确立了"蜀绣、苏绣、湘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蜀绣正式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自蜀汉建国以来,成都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蜀绣作为当时重要的贸易产品,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丝绸之路的新时代,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蜀绣,这个曾经承载着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重任的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我们又将赋予它新的涵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面临传承瓶颈,蜀绣正处于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此为契机,2017年11月14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晚报社承办、金东公益执行的"梦想o公益o聚合"成都公益活动中的"传承之固"栏目,就走进了成都市新都区锦门的非遗课堂 ,向大众展示成都的"蜀中之宝"-蜀绣。该活动的全过程都进行了网络直播,让无法前来参加活动的网友也能实时感受到蜀绣的魅力。此次非遗课堂的肖华老师是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她的蜀绣作品荣获过"优秀创作奖"、"新创意奖"、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刺绣)比赛银奖,她本人也获得了"四川省民间艺术(刺绣工艺)大师称号;2006年5月,她的刺绣仿双面绣"太阳神鸟" 样品,被国家文物局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2016年4月,她为清华大学设计制作的刺绣纪念品"清华二校门"被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收藏。

    此次活动现场摆放了近20张绣架,每个绣架上依次摆好了刺绣用的针、丝线、小剪子等工具,每个坐在绣架旁的蜀绣学员都在肖老师的指导下全神贯注的飞针走线。活动开始,肖老师首先介绍了蜀绣的历史、作用和意义,以及蜀绣的一些简单入门知识,并现场通过绣紫藤花给大家演示了一些基本针法,如长短不等的三针、两长两短的二二针、两长三短二三针等;肖老师一边解说一边用两手在绣架上下有序的穿梭、交替,不到2分钟便把一瓣紫藤花绣好了,看到肖老师轻松绣出栩栩如生的紫藤花瓣,主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现场体验了一下,结果远非自己所见到的那般容易,包括如何构思图案、原料选材、如何下针、用何种针法、颜色、位置搭配等等内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领略到的。每一幅精美的蜀绣作品背后都是蜀绣艺人们曾经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夜练习的日子,是手指扎出鲜血、磨出老茧,因久坐而导致颈肩、腰背、手臂肌肉酸疼的见证。
    主持人体验过后,肖老师逐一点评了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学员王姐正在绣菊花,她刚学了一个多月,肖老师点评她绣的菊花片线光亮做得不错,但在针法严谨、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方面还需下功夫,要做到这些这不仅需要一定的美学功底,还需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王姐告诉主持人,自己是一名刺绣爱好者,在刺绣的过程中能让她感到压力的释放,心静下来去体会蜀绣的魅力。
    最后,肖华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蜀绣的作品,尤其是那副富贵牡丹的双面蜀绣,画面逼真,图案精美。整个画面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让现场所有人感叹蜀绣的神奇和大师的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
    活动结束后,很欣慰的看到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留下了蜀绣老师的联系方式,表示有时间就来跟老师们学习蜀绣,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通过此次走进非遗课堂(蜀绣)的活动。使民众充分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现状,从自身做起,加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发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蜀绣,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朵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和谐世界。